神來之筆:四渡赤水

第1章

美國西點軍校曾多次復盤四渡赤水,試圖找出漏洞。


但即使打開「上帝之眼」,也找不到其中的任何破綻。


四渡赤水中,蔣中正成功預判了林彪的預判,而毛澤東卻預判了蔣中正的預判。最終做到了棋高一著。


歷史書說過,毛澤東主席在關鍵時刻,用他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挽救了革命,挽救了黨。關鍵時刻就是四渡赤水。


要弄清楚四渡赤水到底神奇在哪裡?首先就要搞清楚當時中央紅軍面臨的形勢有多麼惡劣,或者說絕望。


1934 年,第五次反圍剿失敗。中央紅軍連吃敗仗,兵力由最盛時期的 14 萬人銳減到 3 萬人。


1934 年 11 月 27 日—12 月 1 日,中央紅軍和國軍在廣西的湘江上遊爆發一場惡戰,結果 8.6 萬紅軍被消滅了 5 萬多人,戰損率高達 60%!


這就是慘絕人寰的「湘江戰役」。


在這之後,蔣中正本著「趁你病要你命」的精神,調集了四川、雲南、貴州、湖南等多省的部隊,再加上自己的嫡系中央軍,一共 40 萬大軍,對僅存的 3 萬中央紅軍開始了圍追堵截。


被逼急了,中央紅軍隻能邊打邊跑,一路從江西跑到了貴州。緊接著就在 1935 年 1 月召開了著名的「遵義會議」。


在會上,從 1932 年起就靠邊站的毛澤東成為政治局常委。


注意,這個時候黨內最高軍事領導人是周恩來、朱德。但毛澤東很快就會被賦予極為重要的權力和使命。


原因無他,因為遵義會議後,紅軍的形勢不但沒好轉,反而惡化了。


話說遵義會議上,中央紅軍制定了一個大戰略:北上四川。


同張國焘的紅四方面軍會合,然後在川西或川北打出一個新的根據地。


在當時來看,這是唯一正確的出路。

Advertisement


雖說當時湘西也有賀龍的軍隊在活動。


但,稍微懂點歷史的都知道,湘西的騰挪空間跟四川沒法比。自古蜀地就是天府之國,「高祖因之以成帝業」啊。


但是呢,這裡有個前提,就是你要能打到四川——此時,前後左右、東西南北全部都是國民黨的追兵。


一、北邊是川軍。他們正铆足了勁兒要跟紅軍幹一場。因為此時四川已經有紅四方面軍了。如果再讓中央紅軍進來,兩者合兵一處,那四川一哥劉湘可以直接跑路了。


二、南邊是中央軍。中央軍的一眾悍將正等著拿紅軍的人頭去蔣中正那裡領賞呢。薛嶽、吳奇偉等人戰功赫赫,裝備精良。


三、西南邊是龍雲的滇軍。龍雲跟劉湘一個心思,拼了命也要堵住紅軍,否則的話,紅軍一到,中央軍跟著就來了。


四、東邊是湘軍。湖南的何鍵。這個人殺了楊開慧。跟紅軍有不共戴天之仇。


五、最後,還有貴州的黔軍。他們同樣追著紅軍不放,想要咬下來一塊肉。


看看,川軍、滇軍、湘軍、黔軍、中央軍,四面合圍,布下了天羅地網。


也就是說,此時的局面危如累卵。隻要一步走錯,就是滿盤皆輸。


1935 年 1 月 28 日,被逼到絕境的中央紅軍動真格了。


他們來到了遵義西邊的一條大河,叫赤水河:一條南北向的河流,往北匯入長江。這正是後來四渡赤水的所在。


紅軍在赤水河邊的一個叫作土城的小鎮,發動了攻勢。目標:滅掉這裡的川軍,然後沿著赤水河北上,過長江,進四川。


這是遵義會議後的開局之戰,具有強大的示範效應。事關「北進大計」的成敗。


紅軍上下都無比重視,出動的陣容堪稱超級豪華。


看看出場名單:毛澤東、朱德、周恩來、彭德懷、林彪、劉伯承、聶榮臻、葉劍英……


十大元帥裡的七位,還有主席、總理都在其中。


紅軍上下一個心思:如果說中央軍確實不好對付,那像川軍這種地方雜牌,難道還打不贏嗎?


必須打贏。


28 日凌晨,冬風刺骨,細雨綿綿。戰鬥正式打響。


彭德懷第一個出場,指揮紅 3 軍團發起了猛攻。紅軍照著川軍郭勳祺的部隊就是一頓猛捶。


此時,為防萬一,劉湘已經電令後方的泸州守軍加強防御。


但,結局出乎意料。


川軍悍將郭勳祺指揮他的六個團直接跟紅軍玩了命。川軍人人好像打了雞血一樣,硬生生把彭德懷的部隊趕了回來。


林彪帶著紅一軍團緊急增援。朱德逼急了親自上陣。情急之下,軍委命令陳赓帶著最寶貴的幹部團往上頂,才終於頂住了川軍的狂攻。


但從總體上看,戰鬥失敗了。紅軍失去了過土城,北上泸州,渡過長江入川的機會。


這場戰役結束後,紅軍上下沉默了。被剝奪指揮權的博古對毛澤東說起了風涼話:「看來,狹隘的經驗論指揮戰鬥也不行嘛。」


這就是著名的「土城戰役」。


川軍展現了非同凡響的戰鬥力。


於是,紅軍迎來了一個「開門黑」和 2 個惡果:


一、北渡長江入川的計劃徹底落空。因為北上這條路你根本走不通;


二、遵義會議後的首仗失利,再次沉重打擊了紅軍的信心。而國軍方面卻信心大漲。強弱之勢愈發懸殊。


此後,1 月 29 日凌晨,中央紅軍為躲避尾追而來的大批敵軍,情急之下隻能向西渡過赤水河,一頭扎進了蔣中正布下的另外一個口袋——一張更加密不透風的網。


這就是「四渡赤水」的開局:一渡赤水。說白了,這隻是不得已之下的被動選擇。


眼前的形勢已是一片黑暗。


消滅土城的川軍,然後北渡長江的計劃徹底泡湯了。問題馬上來了。現在怎麼辦?全軍覆沒的陰雲,頓時籠罩在每一個紅軍指戰員的頭頂上方。


國軍方面:蔣中正信心爆棚。


而那些歷來被視為弱雞的地方部隊——王家烈的黔軍、龍雲的滇軍、何鍵的湘軍,尤其是劉湘的川軍,精神抖擻了。


紅軍也不過如此嘛。


1 月 29 日,紅軍渡過赤水河後,不得已緊急啟用了「PLAN B」——繼續西進,打下雲南跟四川交界處的重鎮敘永,然後再翻山越嶺進入四川。


總之一句話:還是要去四川——天下雖大,卻已無立錐之地。


但就跟上一次要「北上」一樣,這一次要「西進」,同樣有個前提條件:打下敘永。


此時,蔣中正已經一眼看穿了中央紅軍的意圖。


於是,熟悉的一幕出現了,委員長電令:①川軍固守敘永,②滇軍東進,迎擊紅軍,③黔軍在東北方向守株待兔,④中央軍周渾元、吳奇偉率軍追擊,從屁股後面壓向紅軍。


在蔣中正眼裡,現在的紅軍就是一塊行走的肉,川軍、滇軍就是砧板,而中央軍就是那把剁肉的刀。


實話實說,蔣中正畢竟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正規畢業生。標準的科班出身。校長真不是白叫的。


從 2 月 2 日到 2 月 5 日,紅軍和固守敘永縣城的川軍再次爆發激戰。結果跟上次一樣,川軍的戰鬥力再次爆表,紅軍的猛烈攻勢再次被擊退。


此時,屁股後面的中央軍已經要過來了。


不得已之下,紅軍隻能臨時跑到扎西(今雲南威信縣)躲避。


看看吧:紅軍在一渡赤水,躲過一劫後,再次掉進了國軍的無邊大網。


局面已經到了絕望的地步。前面就是萬丈深淵。


這個時候,紅軍內部發生了一件大事。


這件事在當時並不起眼——直到今天,也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。但是,它改寫了中國的歷史。


1935 年,2 月 3 日。中央紅軍最高層開了一個緊急會議。


會議的名字有點怪,叫作「雞鳴三省會議」。會議地點在今天的雞鳴三省村(今屬貴州畢節)。


會上確定了一件無比重要,怎麼說也不過分的事:請毛澤東同志作為周恩來同志在軍事上的主要幫手。


從此刻開始,毛澤東的軍事天才終於有了用武之地。在黨內被打壓了太久的他,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折。


但是,他的第一個決策(或者叫建議)就讓所有人大惑不解。


此時的形勢是:前後左右,40 萬國軍如狼群般在圍獵;紅軍身處雲貴川交界之地,險山惡水之中。


拔劍四顧,天下雖大,幾無容身之所。


究竟該怎麼辦?


毛澤東的答案是:哪裡最危險,我們就去哪裡——回遵義。殺他個回馬槍!


所有人,包括後來的開國將帥們,聽完都蒙了。


我們剛從遵義那裡過來的,怎麼又要回去?況且這個時候,遵義城周邊已經被國軍牢牢佔據了。現在過去,不是送死嗎?


不是送死。是死地求生。這裡面有三個出其不意。毛澤東的決策,第一次展現了他異於常人的「思維導圖」。


一、現在我們已經靠近雲南邊境,老蔣肯定認為我們的意圖是繼續西進,從雲南翻山越嶺進入四川。


所以,他絕對想不到我們會掉頭返回遵義。這是第一個出其不意。


二、如果我們折返遵義,就可以跳出現在的包圍圈,讓他們用盡全力的一拳打在棉花上,四兩撥千斤。這是第二個出其不意。


三、還有一點,我們在土城和敘永兩個地方的攻堅戰都沒有取勝,所以,敵人一定想不到我們還會繼續攻堅——打遵義。


這就是出其不意中的出其不意。


於是,在 2 月 18 日至 20 日,中央紅軍再次掉頭東返,在太平渡和二郎灘等處向東渡過赤水河,隨即向已經被敵人佔領的遵義發起了猛攻。


這就是「二渡赤水」,實際上是下出一手「反殺棋」。


此時的遵義城及其周邊,已經全部被貴州一哥王家烈的黔軍佔據。


話說王家烈跟劉湘、龍雲可不一樣,貴州就是他自己的地盤。所以,前不久就在紅軍西渡赤水河後,他馬上迫不及待地把遵義佔了。


現在,他接到戰報,說已經跑路的紅軍突然回來了,已經到了桐梓縣城(遵義北),正準備跟自己打一架,他大吃一驚。


但是,他也沒有太驚慌。


因為王家烈的手裡有兩張「王炸」:


第一個王炸叫「婁山關」。


它是矗立在遵義前方的一座天險。號稱黔北第一關。尤其是它的主峰之一點金山,那是直直的懸崖峭壁,有恐高症的人站上去都害怕。


妥妥的「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」。


唯一讓王家烈感到意外的是,紅軍明明在之前土城和敘永的攻堅戰都失敗了,現在居然敢來打婁山關。


這不是找死嗎?


第二個王炸,是一個人,叫吳奇偉——中央軍悍將。


吳奇偉此時正帶著兩個師,星夜兼程,在增援自己的路上。


也就是說,如果紅軍不能在一兩天內拿下婁山關,攻佔遵義,那就會面臨被內外夾擊的局面。


妥妥的一盤到嘴的肉啊。


王家烈覺得,在這種情況下和紅軍較量,就兩個字:穩了。


2 月 25 日中午。婁山關戰役打響。


紅軍方面,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發起了總攻。


第一個出場的是悍將彭雪楓。他率領紅 13 團對著敵軍的主陣地點金山,直接開始了最殘酷的「攀巖式人肉衝鋒」。


沒有任何辦法——以當時紅軍的技術條件,隻能如此。


實話實說,紅軍上上下下都非常清楚,如果這次再失敗,那前面就真的是死路一條了。


在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前面兩次失敗的雙重刺激下,紅軍終於集體爆發了。


最終一戰破敵。王家烈的督戰隊都打光了。


這就是著名的「婁山關戰役」。這正是「置之死地而後生」。


王家烈傻眼了——他想不到紅軍的戰鬥力似乎突然之間上升了幾個檔次。


但隨後發生的事,更加不可思議。


一天後,中央軍悍將吳奇偉趕到了。


他立即指揮兩個師向遵義城南發動猛攻。一時之間,中央軍和紅軍打得難分勝負。財大氣粗的中央軍炮彈管夠,而且有空軍支援。


關鍵時刻,林彪率領精銳部隊,神出鬼沒一般,突然出現在吳奇偉設在忠莊鋪的指揮部附近。


這是名副其實的「黑虎掏心」。


結果,吳奇偉驚慌之下,倉皇逃竄。中央軍第 93 師 107 團被紅軍全殲。


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​‍‍‍​‍​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​‍‍‍‍‍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​​​‍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​​‍‍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‍​‍​​‍‍​​​​​‍‍‍‍​​‍​‍‍​​​‍​​‍‍‍‍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‍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‍​‍‍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‍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‍‍​‍‍​‍​‍​‍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​‍‍‍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‍​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‍‍‍​​‍‍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​​‍​​‍‍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‍​​​​​​​‍‍​​​‍‍​‍‍​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​​​‍​‍‍‍​‍​​​‍‍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‍‍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‍‍​‍‍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‍‍​‍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​​‍​‍‍​‍‍​​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​‍‍‍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‍‍​‍‍​‍​‍​‍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​‍‍‍​‍​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‍​​‍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​‍‍‍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​​​‍‍‍‍​​​​‍‍​‍‍​‍​‍‍​‍‍​​​‍‍​‍‍‍‍​‍‍​​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‍‍​​​‍‍​‍‍​​‍‍​​​​‍​​‍‍​‍​‍​‍‍​‍​​​​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​‍​​​‍‍​​‍​這下,所有人都傻眼了,包括蔣中正。


那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紅軍又回來了!

重磅推薦